RSS

法鼓山基金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9 法鼓山. All Rights Reserved.

六龜鄉災區重建總體營造規劃團隨行側記--許六龜一個全新的重生


8/28晚間七點,我與祁師兄一起到了新生南路參與一場會談。這場會談是由郭永森師兄所主導的,參與的成員主要是一批曾參與921災後重建以及其它社區整體營造工程的專家學者,主題是討論關於八八水災,法鼓山還可以做什麼?而緣起是郭師兄帶領著法鼓山第一批慰訪團隊,在通往六龜的路開通的第一時間隨即帶領大家跟隨著國軍的腳步,一步一腳印地走遍了六龜鄉大津、中興、興龍等等四個村落進行確實的慰訪後,郭師兄突然發現到,在我們救災的同時,我們認為受災民眾需要的,與受災民眾真正需要的,其實有著不小的落差,而政府認為必須馬上做的,民眾實際得到的也有著無法等比的落差;而就在這個時候,六龜鄉自救會的志工鄭榮豐與郭師兄聯絡上了,於是也促成了這次的因緣。



老實說,在8/27晚間會議結束時,我們只確認了這個團必須要實際地走一趟六龜,實地了解當地的需求,做出更符合當地的文化與發展的重建規劃,但幾時走,只做成了「要以最快速度進行」的決議。次日一大早,郭師兄立刻向法鼓山都監果廣法師報告,果廣法師也認為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因此決議隔日即刻前往,當時,我們都沒有把握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是不是都能夠撥冗參與,因為我們知道前晚席間三位非常重要的文史學者一週內都有事不能參與。


只能說台灣人民的心此刻真的是心手相連,原先不能來的專家學者一個一個排除其他事務熱心參與不說,法鼓文化的團隊更是在明知31日有重要的外景要出人力吃緊的狀況之下,仍然派出了一組採編小組隨行協助,其它多位菩薩等等無不都是把原先行程調整或取消後共同來參與這次的傾聽與了解之行,而短短兩天內就可以匯聚到如此多的專家學者與社會菁英來參與這樣的兩天一夜行程,老實說,我真的非常非常的意外。


30日早上10:30,我們在六龜志願車隊的協助下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先抵達了茂林風景管理處附近了解六龜地區因為大批漂流木堵住了河道而導致洪水迅速累積逆流衝毀了河堤釀成了六龜地區的大災難;隨後我們一行人轉往舊潭村的妙崇寺,在沿途上看到一幕幕斷橋、半倒入河床的房屋又或者被土石掩埋到只見屋頂的小聚落,讓人不得不對大自然的力量感到敬畏。


我們在妙崇寺與興龍村張榮華村長直接面對面的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張村長表示,其實大家都是依賴土地維生的,所以對於土地很有情感而不願意離開自己的鄉土,同時,由於當地居民絕大多數不是中年以上的長者,就是新住民配偶與小孩,普遍書讀得不多,也不會使用電腦,面對家園的殘破,只能透過電視知道政府好像提出了很多的政策補助,例如安家三選一補助、租稅減免等等的救助方案,但一來訊息變化實在很快且多,二來根本搞不懂有那些表格要填,不清楚要向誰申請,更不知如何辦理,反而使得大家更加地無助而惶恐。


隨後在王課長的帶領下,我們前往新開村的新發部落了解當地受災狀況。儘管先前都已經透過電視報導知道這裡的狀況,但當地路況之險惡,還是只有在親身經歷下才能體會有多麼的驚心動魄,沿途我不斷地因為路面顛簸而履履撞到車頂,向車窗外望去,放眼所見盡是砂礫碎石,所有的路面都只是沙石臨時堆整出來的,v字形的坡度處處皆是,顯然只要再一場大雨,所有的道路又可能消失殆盡。


王課長領著我們在一處大陡坡處停了下來。在那裏站著一位身形枯瘦的長者在等著我們。他是六龜鄉代會主席潘星貝菩薩。這一段日子來到處奔波的他已經沙啞到幾乎說不出話了,祁師兄趕緊將我們從台北帶來的小蜜蜂麥克風交給潘主席,潘主席告訴我們,我們腳下的土地原本有三戶人家,如今已被山上沖刷下來的土石掩埋足足有三至四層樓高,而整個新開部落至少有28人在此次的水災中喪生,目前新開部落的人都已經安置到軍營了,但大家都還是希望未來可以回到這裏,目前他們有找到一塊地,更希望政府與其它團體可以協助這裏居民進行安置。



都監果廣法師先領著大家一起為往生者誦念關懷,隨後依著潘主席的指示,我們又來到位於大佛前方,潘先生口中可以做為安置區的原新開分校校地,由專家學者來評估在這裏興建安置住宅的可能性。由於山區開始下雨了,我們隨後在王課長的帶領下來到同樣位於新發村的土夏生機花園略做休息。在這裏與王課長、寶來村蔡幹事以及東道主劉志正菩薩一起進行了簡單的會談,劉菩薩告訴我們,雖然他們辛苦經營的民宿在經歷這次水災後,有五分之一的土地已經變成河床地,但他們還是對六龜的重建抱持著希望,六龜的未來,可以成為一個讓所有人們體驗與學習的園區,能夠讓所有來訪的遊客都能透過當地人士的導覽,了解到與自然和平相處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也希望未來的六歸要能以生態、自然、美觀做為重建的主要原則。


8/31進行的則是此次行程中最重要的兩個行程:與當地的鄉長、村長、士紳以及其它熱心投入救災的團體與學者舉行共同的會談。目的是透過第一線的實際與談了解災區的實際需求。在過程中,我們清楚的體會到,災區民眾的需求與規劃其實有存在著相當的落差:當地民眾目前最大的期盼是搶通道路,讓道路回到車輛可以正常行駛的路況;另一個迫切的需求是希望可以儘早回歸正常的家庭生活作息,以及得到政府所提供的各項補助與稅捐減免。而永久屋的興建固然是必要且實惠的,但對於廣大的受災民眾而言,為了申起相關補助所必須填寫的各項表格、證件、手續等等的繁瑣行政過程更是他們所不瞭解而急於想了解的,對於受災民眾來說,他們透過媒體得到了許多的資訊,但卻不知道如何申請,結果就是造成人人擔心申請不到補助擠爆鄉公所,而鄉公所僅有的人力也被來自各村民眾湧進的種種問題全部癱瘓。


有鑑於此,副團長許志堅菩薩在與果廣法師、本會副秘書長常法法師溝通之後已同意將尋找與整合適當人力儘速協助六龜自救會與鄉公所進行逐戶的需求調查與協助填寫相關表格,先協助安定人心後,再透過需求整合與自救會共同規劃出重建六龜的藍圖方案。


團員喻肇青教授更清楚的指出,所謂的安家必須有一個細膩的過程,重建,並不是只是蓋個房子讓人住就好,而是要讓他們在接受安頓後,可以讓自己找到一個有歸屬感、能夠安心居住的家。因此,安置是不能一蹴可及的,它必須是包含了公共、產業、居住等等不同層面的重建工作,它也有必須循著臨時安置、中繼安頓、永久安居的步驟一步一步踏實的前進,而這部份也正是此團最終的目的-提供六龜鄉民一份確實可行、符合當地風土文化的重建藍圖。


許志堅副團長在會議結束時是這麼說的:「我們今天在這裏跟大家座談的目的,並不是要告訴所有的鄉親法鼓山決定要怎麼做,而是要請大家告訴我們,希望我們要怎麼做,而最終做出一個可行的重建規劃,六龜的未來不是由任何團體來掌控的,而是要六龜的鄉親以自己的意志來決定並完成的」,是的,這也是我們此行最大的期望,期望透過法鼓山的協助,未來的六龜鄉親可以走出災難的陰霾,向世人自信的宣告,新六龜的重生。


文:林志璁 20090902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0 意見:

張貼留言